2017-10-11 發布人:ken
“為什么不能變成×××家孩子那樣的人呢?”常常用別人家的孩子作為范本?!盀槭裁催@種事都做不好呢?”常常激烈地刺激孩子的軟肋,都是因為父母本身期待過高。
性格軟弱、不善交際的父母希望孩子能達成自己期待的時候,常常會使用前文所說的慢性定型不快感,也就是代用感情。
比如會說:“這種事都做不好嗎?”然后,深深嘆氣。結果是,被精神虐待的一方會漸漸變得無法接受、無法認可自己。自我評價的標準會脫離現實的高度。如果孩子不是這樣,父母會覺得自己沒有活下去的意義。
情感暴力會因為加害者的性格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形式。利用代用感情實施情感暴力的人,是卡倫·霍妮所說的內向、不善交際的人。這樣的母親會覺得自己是理想中的母親,所以會說“為什么你不能變成×××那樣呢”,這是一種無視自己孩子現狀的虐待。面對這樣的母親,如果孩子說:“還不是因為是你的孩子???”那孩子就不會變成情感暴力的受害者。但是,母親在虐待的同時,還不讓對方說出“還不是因為是你的孩子啊”這種話,那就是有情感暴力的行為特征。
“為什么不能變成×××那樣呢?”這也是虐待的一種。說這種話的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虐待行為。但是,他在間接地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。而被虐待的孩子本人也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被精神虐待。
父母有時候也并不是真的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說的變得強大,畢竟孩子變強大了自己就沒辦法虐待他了。理解情感暴力的一個關鍵點就是虐待者其實是非常需要被虐待者的。
無論遇到什么事,情感暴力的加害者都不會想要放開他所虐待的人。他會把對被虐待者的執著當作是一種強烈的愛。情感暴力的加害者心中也充滿了糾葛,所以常常也是很決絕的。
情感暴力的加害者和情感暴力的被害者常常是共生的、互相蠶食的關系。雙方心中都懷有深刻的心理問題,常常是熱愛死亡的。
原本會說“為什么不能變成像×××一樣呢”這種話的人,就是出于心中的不甘、憎恨在與人比較。比較的動機是含有憎恨和支配欲的。
有情感暴力傾向的父母絕對不會表揚孩子。比如,暑假的時候為了得到父母的表揚,拼了命游泳游到很遠的小島。
“從來沒這么拼命過”的孩子想著“這回終于可以受到表揚了吧?”但是,有情感暴力傾向的父母不會因此夸獎孩子,反而會用其他游得更好的人作為例子和孩子進行比較。
為什么父母會這樣欺負孩子呢?
大多是因為,父母想借此來治愈自己傷痕累累的內心。有情感暴力傾向的父母并不會真正愛護自己的孩子,他們心中沒有這份寬裕。反之,會對孩子唯命是從的父母也并非真正愛著自己的孩子。
課本引領我成長
http://www.solen-asia.com/fanwen/xinde/1560QoLv31333713834.html
畢業班考前動員講話
http://www.solen-asia.com/fanwen/xinde/1560NxSss1333713834.html
國外高等教育評估模式發展研究方向
http://www.solen-asia.com/fanwen/xinde/1560eEqwH1333713835.html
班主任個人教學心得體會
http://www.solen-asia.com/fanwen/xinde/15605jzba1333713835.html
人力資源:高等學校干部考核體系研究
http://www.solen-asia.com/fanwen/xinde/1560DWv7U1333713835.html
廣大中學生安全教育知識
http://www.solen-asia.com/fanwen/xinde/1560IRUKK1333713835.html
小學語文教學法心得體會
http://www.solen-asia.com/fanwen/xinde/1560ExQng1333713835.html
把閱讀自主權交給學生 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
http://www.solen-asia.com/fanwen/xinde/15601n0fn1333713835.html
中國高校學術造假問題調研分析
http://www.solen-asia.com/fanwen/xinde/15607CNJh1333713835.html
大學教授在教學教學工作中的研究體會
http://www.solen-asia.com/fanwen/xinde/1560g983W1333713835.html